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把2014年确定为“工作落实年”,这既是巩固和扩大软环境建设年、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市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面对挑战和机遇,大连市经信委始终坚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攻坚克难,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科学规范,凝神聚力推进改革,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增活力,并以“工作落实年”活动为抓手,加强服务工业企业,提振工业发展。1-9月份,我市工业经济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局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67亿元,同比增长6.9%;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649.1亿元,同比增长22.7%;1-10月份,完成工业投资2061亿元,同比增长11.5%;民营经济增加值4780亿元,同比增长11.12%;工业用电量累计164.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6%。预计可以实现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5%的总目标。
(一)攻坚克难,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创新抓落实
今年是我市近年来工业经济最艰难的一年。工业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既有眼前困难,也有发展机遇;既有宏观环境问题,也有企业自身因素。经信委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化挑战为机遇,坚持发展创新和创新发展有机融合,扎实推进经信委承担的各项工作有序落实。
一是抓全局,全力强化工业经济运行。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办法,想方设法稳增长,全力以赴调结构,进一步完善了300户重点企业数据库、1000户中小企业数据库、20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数据库、54户重点用电企业数据库以及工业项目数据库,其中在企业数据库中新建重点企业完税情况,准确研判经济运行走势,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出台了《大连市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组织了2批项目,预计奖励资金约4400万元,新增销售收入55亿元左右。化工、汽车行业实现高速增长。造船行业下降趋势得到扭转。铁路船舶制造业出现了恢复性增长。机械装备行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1276亿元,同比增长11%。轻工行业稳步回升。
二是抓根本,积极促进工业重大项目建设。1-10月份,新开工项目完成工业投资额1010亿元,投资超亿元项目501个,同比增长24.3%。目前,我市列入全省2014年12个重大工业项目总体进展顺利。
三是抓关键,有效增强工业发展活力。继续实施“一企一策”。重新确定47户需要重点扶持的企业名单,围绕重点企业在项目投达产、市场开拓、融资等方面列出了75个需要重点协调解决的问题以及具体增长指标,提出有针对性帮扶措施,并对重点企业的要素保障实行限时督办的解决制度。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实施大连产品“质量、品牌、营销”三项行动。针对轻工行业下降较大的情况,制定出台了《支持消费品企业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的奖励资金》政策。切实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四是抓重点,大力实施工业创新驱动。经信委分别制定了《大连市工业创新驱动体系实施方案(草稿)》、《大连市创新型中小企业“育龙计划”(草稿)》、《大连市集成电路产业振兴行动计划(草稿)》、《大连市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和《大连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等。市政府设立了大连市创新驱动重大专项,计划连续3年每年安排2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新产品开发和重大装备研制。选择轴承、海洋工程、核电装备、云计算、数字视听、集成电路设计、精细化工、新型疫苗等重点行业,确定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和突破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攻克一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链和技术链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瓦轴出产了世界最大吨位的取料机配套轴承,并创造了12项中国第一;首台国产化三代核电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在中国一重大连制造基地研制成功;大连万阳重工成功开发出世界最大级石化干燥机;大高阀门研制出世界首台三代核电CAP1000/CAP1400爆破阀,标志三代核电爆破阀具备国产化能力并实现国际首创。
五是抓突破,稳步推进产业集群发展。2014年省重点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全部超百亿,预计全年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大孤山石油化工和金州新区装备制造3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将超过千亿元,比2013年新增一个。完善了金普新区制造业发展布局研究报告。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获得国家批复。大连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积极推动药谷生物科技产业园取得新进展。支持普湾新区融科储能工业蓄能装备产业化基地建设。以花园口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登沙河通用航空产业园区为重点,争取国瑞碳纤维一期项目竣工投产,汇程铝业二期项目稳步推进。加速推进比克动力电池、新源动力车用燃料电池堆等项目产业化。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我市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稳步推进。
六是抓机遇,抢先落实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一是制定落实工作方案。围绕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的有关内容和我市任务分解安排,经信委内部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第一时间于8月26日制定了东北振兴重大举措落实“方案和工作措施以及与央企合作重点企业和项目表(大经信发〔2014〕176号)。制定了25项工作措施,明确了与26家央企对接任务。二是抢先与国家部委沟通对接。经信委各分管领导按照主任办公会上的布置要求以及工作方案和措施上的计划安排,第一时间赴京抢先争取支持,先后同工信部装备司、中小企业司、科技司、信息化司、软件司等有关司局,就在东北设立民营经济试点城市、军民融合和两化融合示范区、机器人国家产业示范基地进行了沟通对接。三是着手军民融合和两化融合示范区建设。同时还了解国家“支持东北地区开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试点”的相关政策措施,争取成为试点城市,推动我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全面展开。四是率先推动与重点央企对接合作。
七是抓路径,积极构造五大新型产业基地。围绕建设工业强市,我市充分利用和发挥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通过转型升级,打造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有机融合发展的“五大新型产业基地”。一是建设智能绿色装备产业基地。二是建设现代交通装备产业基地。三是建设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产业基地。四是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五是建设高端消费品产业基地。
(二)真抓实干,围绕经信委的重点工作任务高效抓落实
一是着力加大工业投入和利用外资。1-10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061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省政府考核目标。着手安排工业发展资金5.9亿元;1-10月份,全年工业和信息化实际使用外资49亿美元,同比增长3%;完成海外企业并购项目6项、省外企业并购项目5项,引进海外先进技术11项,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省政府对引进海外先进技术的考核指标任务;预计全年可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
二是着力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大力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成功启动中小企业“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大小企业协作配套对接工作深入开展,出台《大连市中小企业创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组织技术和管理两个专家咨询服务团队,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在全市开展扶助中小微企业专项行动,组织30余项送温暖活动,免费为企业培训10.4万人次;组建40名职业经理人团队,免费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达万人次。
三是着力加快大连智慧城市建设。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意见》和《大连市城市智慧化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0)》。制订了《大连市信息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信息消费和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成为国家“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试点示范城市。
四是着力发展高技术消费品产业。今年以来,经信委以科技创新和品牌战略实现产业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重点支持了服装纺织、水产品加工、农副食品加工、家具木材加工、生物医药等行业企业。加大了新产品研发力度,做优产品质量,强化品牌推广,发展电商交易,开拓市场空间。
五是着力抓好节能减排。修订完成了《大连市产业能效指导目录(2013年本)》,引导企业发展低消耗、高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印发《大连市2014年度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全年淘汰在用低效电机2.7万千瓦,推广高效电机3万千瓦;推进融科储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产业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工业低碳发展,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委确定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组织实施蓝天工程工业领域重点项目,会同有相关部门制定《大连市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实施方案》,推进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编制了新能源产业调整方案,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由经信委牵头起草的《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的意见》(大政办发[2014]68号)正式发布。
(三)锐意进取,围绕有效提高工作效能抢先抓落实
经信委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精神,提出“早、细、实、严”的特色做法,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工作任务。
一是立足早。委党委以超前的意识对“工作落实年”活动早作谋划,在活动还没有正式开始之前,就已经完成委全年重点目标任务分解,并及时下发到各处室,明确各自职责。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会议讨论活动实施方案,从而赢得工作的主动权,受到了市工作落实年督导组“走在全市前列”的较好评价。
二是突出细。围绕履职尽责抓好落实,委党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给经信委下达的目标任务以及经信委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建立工作责任推进制,明确责任领导、分管领导、责任人,制定工作进度和完成时限。
三是强化实。委党委通过开通网络、电话、信箱等反馈渠道,及时接受企业群众的投诉建议,真正做到开门搞活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促进经信委干部职工在抓落实的意识、作风、能力上有新的提升,真正做到用心工作、踏实工作。
四是狠抓严。第一,建立完善了时间节点监督机制。一加强调度。由以前的经济运行月调度改为周调度。二加强监测。时刻监测掌握我市300户重点企业和160个重大项目进展情况、支柱行业产业发展整体态势及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三加强通报。对影响我市重大企业项目、重要产业行业的重大问题、重要信息做到第一时间上报,确保上级领导能够及时掌握最新情况。
第二,建立完善了进度反馈通报机制。一坚持动态调研。二坚持动态调整。三坚持动态服务,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受到企业广泛好评。
第三,建立完善了工作责任追究机制。一以制度为导向。严格按照工作落实年实施方案中的有关要求和节点步骤抓落实,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让规章制度成为每名干部职工的“紧箍咒”和“护身符”。二以企业为导向。切实发挥委工作落实年办公室下设的5个工作组的职能作用,通过明察暗访、问卷调查、约谈座谈等形式,倒逼委属各职能处室和下属单位在抓落实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改正现存问题。三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以企业满意为唯一标准,对企业所反映的问题,及时汇总,及时上报,形成有理有据的调研报告,作为经信委开展工作落实年的一面镜子。
第四,建立完善了专项工作督办机制。一规范登记分发制度。二落实限时办理制度。三强化督办制度。
(四)科学规范,围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科学抓落实
为了进一步巩固深化工作落实年活动成果,经信委制定了《市经信委年度工作落实机制建设实施意见》,以确保今后的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制度化建设,经信委全体人员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改变,形成了埋头干事、狠抓落实的良好风气和科学机制,各项工作和建设有了较大的起色,重点改革任务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是机制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作为工作落实机制建设政府系统的唯一试点单位,经信委工作落实办全体同志集思广益,加班加点,深入研究工业系统的实际特点,探索规律,第一个正式出台了《市经信委年度工作落实机制建设实施意见》,成为经信委今后工作落实的规范性文件。市工作落实年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徐从琪同志对经信委制定的《实施意见》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市落实办更是以信息的形式在全市下发,并登载在《大连日报》工作落实年活动专栏上供其他单位学习借鉴。
二是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实在管用。针对《实施意见》中的立项、分解、公示、督查、反馈、考核、评议、激励等八个关键环节,经信委逐一细化,使《实施意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指导性,从而使经信委各项工作和全体工作人员都能长期受益。
三是长效机制促进经信委各项工作焕然一新
工作效率有新提高。全委干部职工坚持一日工作法,保证每一天都有任务、每一天都有安排、每一天都有进度。坚持“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理念,力求工作不在自己的岗位延误,不在分管的领域受阻,不在本单位、本部门出错。特别是对事关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能够主动开展好专项落实。今年以来,高效率高水平完成了市领导、委领导督办件78件。
服务水平有新进展。全委干部职工把企业是否满意作为评判活动的根本标准, 以“一企一策”为抓手,以大连工业名优产品全国行为载体,接地气,谋发展,大力培塑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面对面地开展问计问需问策于企业,勇于立说立行立改,真正做到进企业门,知企业事,解企业忧。
创新能力有新突破。全委干部职工能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把创新看作是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法宝,将创新作为自身一种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以构建工业创新体系为牵动,紧密结合工业发展的实际,建立了一套能够激励创新的制度和办法,以永攀高峰的精神创造一流的业绩。
团结协作有新局面。全委干部职工能够从讲党性的高度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注重团结,形成了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从全市全委发展大局出发,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形成党政齐抓共管、上下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尤其对于急事难事,各处室能够加班加点,加快节奏,共同推进,集中突破。
责任意识有新强化。全委干部职工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各级干部清楚知道干什么、怎么干、谁去干、什么时间完成。从一把手到处室负责人都能够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干部,确保事事有人管、项项有人抓、件件有着落。尤其对于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党政主要领导都能够亲自上手,确保取得实效。
工作落实凝聚着心血和责任,体现着作风和意志,反映着能力和水平,收获着喜悦和成功。通过开展活动,目前经信委各项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今后,我们要认真总结今年活动开展与过去的不同,深入梳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好经验、好措施,同时要认真查摆不足,进一步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巩固和扩大活动开展成果,使狠抓工作落实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全力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建设健康较快发展,为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贺广民 岳国武)
携手唱响深化沪连企业合作“好声音”
日前,“上海企业辽宁行”活动在沈阳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唐军参加相关活动,并在沈阳与部分上海企业负责人举行座谈,就深化合作事宜进行交流磋商。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樊华、上海盐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友建、上海证券交易所辽宁地区首席代表汤毅、上海水产集团总公司总裁濮韶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船长翁弈,副市长刘岩参加座谈会。
唐军感谢各位企业家对大连振兴发展给予的关注和支持,他说,大连作为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一个产业基础雄厚的老工业基地、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大连正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中央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大幕已经拉开,建设国家级金普新区和长兴岛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为大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重要平台。大连的发展机遇也是上海企业发展的机遇,欢迎更多的上海企业与大连企业深化合作,实现融合发展,携手唱响深化沪连企业合作“好声音”。大连市将积极主动搞好服务,为上海企业来连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出席座谈会的上海企业家表示,大连发展基础好、潜力大、机遇难得,我们将积极主动推动与大连各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进与大连企业的深度融合,为大连振兴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据悉,此次“上海企业辽宁行”活动,我市各有关方面做了充足准备,并就合作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跟踪推进。活动期间,普湾新区与上海盐商集团签署科技产业园项目,高新区与上汽集团新能源动力公司签署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研发中心项目,花园口经济区与上海晟欧软件技术公司签署建设智慧产业园项目,市政府经合办与上海盐商集团签署投资项目金融服务合作框架协议等。
|